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最有信誉的网投平台 > 新闻动态 > 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,许多人不理解,毛主席幽默回复
西安事变释放蒋介石,许多人不理解,毛主席幽默回复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7:37    点击次数:91

  

1936年12月12号,有条大新闻飞快地传遍了全国,甚至全世界。那天,西北军的头儿杨虎城和东北军的领头张学良一块儿动手,把在陕西监督战事的蒋介石给扣起来了,目的就是要让老蒋答应抗日。这事儿,就是轰动一时的西安事变。

西安事变发生在一个特别的时候。那时候,日本鬼子正疯狂地攻打我们,整个中华民族都碰到了从来没遇到过的大麻烦。不光如此,在西北那边,红军、西北军,还有张学良带的东北军,都碰到了一大堆棘手的问题,过得非常不容易。

1936年冬天12月份,三大红军的主力队伍全都来到了陕北,顺利会合在一起。不过,尽管说这些红军到了陕北后,算是走完了那段特别难的长征路,但他们要应对的情况还是挺糟糕的。

长征走到陕北后,红军三大队伍聚到了一块儿。虽然人多力量大了,但这也意味着,红军没法再像在中央苏区、鄂豫皖那些地方一样,几个区域互相帮忙,分散国民党的兵力了。这样一来,蒋介石就能很轻松地调集大军来围打红军。

同时,陕甘宁边区所处的那个西北地方,地皮薄,人少,文化多样又复杂,环境也相当艰苦。要说人口、经济,还有政治上的条件,那跟以前的南方革命根据地比起来,可真是差了一大截。

所以,红军到了陕北后,情况相当棘手,就连活下去都成了大问题。陕甘宁边区的钱粮,根本不够养活长征过来的那好几万红军和干部。

说白了,就算红军的三大部队合到一块儿,还进行了东打西打的扩大行动,陕甘宁边区的红军人数最多时也就八万多。这跟蒋介石那好几百万的海陆空大军比起来,差距真的不是一点点。

这时候,陕西的老大、西北军的头儿杨虎城,还有东北军的大佬张学良,他们一个在陕西掌权,一个虽然丢了东北但被蒋介石一直拽在手里用。虽然他们手上的人马比红军多得多——杨虎城的西北军有大概8万人,张学良的东北军更是靠着以前的家底,还有20多万大军呢。

不过,因为他们不是蒋介石的亲信部队,这些非嫡系军队早就变成了蒋介石想要利用并最终清除的目标。蒋介石多次强迫杨虎城和张学良去攻打共产党,他这么做,一方面是想借这些非嫡系军队之手除掉红军这个心头大敌,另一方面也打着如意算盘——想让张杨两人在剿共过程中不断折损兵力,变得越来越弱,最后自行消亡。

对杨虎城和张学良而言,最头疼的事儿,不光是蒋介石那琢磨不透的心思,更重要的是,他们明明有更棒的后勤保障和人数上的优势,但跟红军打,却老是打败仗。

1935年10月,中央红军到了陕北后,没多久,张学良的部队在直罗镇战役里就被红军干掉了一个师。这种打败仗的事儿,在东北军里经常发生。红军到了陕北,力量越来越强,说起来,还得感谢东北军呢,因为他们不停地给红军“送”兵员和武器。

不过,现在的东北军可不再像以前那样,是控制着全国工业最厉害的东三省的大佬了。九一八事变后,东北没了,张学良和东北军的日子就过得越来越差,简直就像王小二过年,一年比一年惨。

没了自己的地盘,也没了自己的武器制造地儿,更没了稳固的大本营和源源不断的兵员,东北军这曾经在中国数一数二、装备精良、后勤给力的“大佬”部队,现在就像是没人疼没人爱的孩子,可怜得很。

说实话,张学良带着30万东北军退到关里后,就成了蒋介石手里的一把好使的利剑。因此,1932年东北军刚撤进关内不久,张学良就成了蒋介石用来对付共产党的得力助手。

那时候,张学良没办法,只好带着东北军跑到鄂豫皖那块儿,跟红四方面军干架。等红军长征走到陕北,蒋介石还是不肯放过张学良,又把东北军从南边远远地调到西北去了。

在接连不断的战斗和一次次的失败里,张学良手下的东北军力量自然而然地越来越弱,人数也越来越少,这并不让人奇怪。

张学良过得那叫一个苦,而那个在名义上管着陕西的杨虎城,日子其实也不咋地。杨虎城本身就是陕西人,他的大半辈子都在陕西的军营里度过,所以,他跟来自浙江的蒋介石那是八竿子打不着,跟国民党里那些大人物也基本没啥来往。

杨虎城会站到蒋介石那边,其实就是在中原大战时瞅准时机,做了个挺成功的选择。因此,在蒋介石看来,不管关系咋样,利益咋算,杨虎城终归只是个早该被除掉的地方小势力罢了。

所以,杨虎城心里清楚自己的处境,他总是提心吊胆,生怕自己成了蒋介石手里那把杀人的刀,用完就被像破鞋一样扔掉。他时刻都在忧虑,怕自己被耍得团团转,最后落得个被抛弃的下场。

结果真的就像杨虎城预想的那样,陕北红军的力量越来越强,特别是中央红军到了陕北后,杨虎城感受到的红军压力是越来越大。而且,蒋介石那不容反抗的命令,更是让他感觉压力山大,像是背上扎了根刺。

要是听蒋介石的指令,那自己手头那点兵力根本就不够用,关键还打不过红军。可要是不听,蒋介石就能打着中央的旗号,堂而皇之地把他们给收拾了。说白了,蒋介石步步紧逼,张学良和杨虎城现在是左右为难,往前一步是死,往后退也是死。

这种情况下,张学良和杨虎城,不管是出于简单的爱国心,还是为了自己活下去,都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和红军联手,一起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蒋介石。

对于全心全力打日寇的共产党来说,他们早就觉得,得把大伙儿都团结起来,在全国搞个大联盟,一块儿对抗日本鬼子,好把咱们民族从危险里救出来。这事儿,在党内早就有了统一的认识。

1935年10月,毛主席带着中央红军到了陕北不久,中共中央就弄了个大动静,发表了《抗日救国宣言》。这个宣言就是告诉大家,中国共产党是怎么想的,有哪些主张。里面说了不少重点,比如:

不管你是哪一路的政治人物,哪一支的武装力量,哪个社会团体,或者哪种个人身份,只要你站出来抗日反蒋,我们不光乐意跟你一起签个抗日反蒋的仗怎么打的协议,还打算更进一步,跟你联手组建抗日联军,还有国防政府。

从这时候开始,中国共产党就明确说要搞抗日民族大联合。要想联合得广,那就得把能拉进来的团体和个人都拉进来。

说到这事儿,蒋介石对西北军和东北军都逼得挺紧,这俩军队明摆着是可以拉拢的伙伴。所以,红军一边用实际行动给他们点颜色瞧瞧,一边也没少下功夫劝张学良跟咱们联手抗日。

面对实际情况和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,最后,在好多轮沟通和商量后,1936年9月,中国共产党跟东北军正式达成了共同抗日救国的协议,红军和东北军之间的敌对状态宣告结束。其实在这之前,1935年底的时候,红军就已经跟杨虎城谈妥了,说要一起抗日反对蒋介石。

红军、东北军和西北军,按说应该是冤家对头,没想到他们竟然联手了。这事儿让蒋介石火冒三丈。这也是为啥蒋介石刚摆平两广事变,就立马飞到西安,硬逼着张学良和杨虎城去打红军的原因。

另外,蒋介石不光自己跑到西安去指挥战斗,还一个劲儿地调动他的亲信部队往西北赶,这让张扬他们俩感觉压力山大。

发现蒋介石根本没有打算停止内战、联手抗日,张学良和杨虎城被逼到了绝境,最后决定豁出去了。他们策划了一场军事行动,把在西北监督战事的蒋介石给扣了起来,想用这个办法逼着他抗日。这就是西安事变。

不过,张杨他俩搞的那个西安事变,其实心里头并没底,对于把蒋介石扣住以后该咋整,也是一头雾水,没谱得很。

所以,西安事变后,全国甚至全世界都炸了锅,张学良和杨虎城心里头也乱了套。这时候,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在陕甘宁边区的共产党和红军。

所以,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天,张学良立马给毛主席、周恩来这些中共的头头们拍了电报,内容是:

尽管中国共产党与某些人士早有约定,但关于扣留蒋介石这一举动,确实让人感到颇为意外,在此之前我们对此也完全不知情。

因此,中央在接到张学良的电报后,感到非常意外,还特意又向张学良核实了事情的真假。尽管这事来得突然,但中国共产党在面对这种可能影响中国和远东整个局势的大事件时,肯定要有自己的立场和看法。

第二天,也就是12月13号,中共中央搞了个政治局常委的扩大会,主要就是商量西安事变这事儿。

蒋介石长期被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头号对手。大革命失败那会儿,有超过30万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,栽在了蒋介石的手里,惨遭杀害。

在那之后的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岁月里,数不清的红军战士和革命老百姓倒在了蒋介石的残忍杀戮中。蒋介石不单是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下手狠毒,就连手无寸铁的革命群众和平民百姓,他也不放过,一律残忍对待。

在攻打红军地盘的时候,蒋介石每到一处,都会对那里的老百姓下狠手,大开杀戒。他的做法特别凶狠,行为非常低劣,简直让人无法忍受。

由于国民党的大肆残杀,红军里很多人跟蒋介石结下了不解之仇。就拿开国大将徐海东来说,他的全家66口人,都是被蒋介石派人给杀了的。

就连街头的小混混在闹矛盾时,都明白不能牵扯到家人的道理,可蒋介石却做事没底线。所以,当蒋介石被捕的消息传开后,红军里上下下的人都特别激动,大家都吵着要公开审判蒋介石。

那时候,毛主席觉得:西安事变真是个大好机会,对红军来说特别棒,而且对拉拢蒋介石那边的人和资产阶级也很有好处。

不过,西安事变那会儿,还有个风险,就是日本可能会支持那些亲日的人马,让他们掌控南京政府。所以,毛主席就想了个招儿,打算以西安为根据地,把大多数想抗日的力量都拉拢过来,然后在西安搞个不是政府但胜似政府的机构。这样一来,咱们就能带着全国抗日,把南京也管起来。

说起蒋介石,那时候好多人都觉得,应该把他交给老百姓来审判。就凭他在内战里干的那些坏事,要是真让大伙儿审了,他肯定得被枪毙。

然而,西安事变之后,国内的情况慢慢起了变化,各方的立场也越来越清楚。大家伙儿逐渐意识到,原本打算在西安动手,给蒋介石来个审判的想法,现在看来,已经没法实现了。

因此,中央和毛主席很快就西安事变的相关策略做了变动。他们仔细琢磨后觉得,西安事变这事儿有两重性。

一方面,这事儿发生在抗日战争那会儿,它顺着抗日救国的路子走,对促成全国一起抗日挺有帮助。但话说回来,把蒋介石给扣了,南京那边肯定就不乐意了,这样一来,中国很可能又会陷入一场大乱斗,也就是新的大规模内战。

所以,事情可能会朝两个不同路子走。一条路是,这事儿闹大了,搞出更大规模的内战,到时候南京政府里头的某些人可能就投靠日本人了,帮着日寇一起来欺负咱们。而另一条路呢,就是南京政府能听老百姓的话,把内战给停了,大家伙儿一块儿抗日,这样就能建起个全国范围的抗日救亡大联盟。

党中央心里想的,就是要跟上历史的大方向,把全国上下都团结起来,搞个大规模的抗日救亡大联盟,让大伙儿一块儿抗日。

要搞定这事儿,关键就看西安事变,还有蒋介石,这两点绝对不能出错。所以,在12月15号,周恩来带着中共的代表还没到西安的时候,中共中央就先给南京国民政府发了电报,表明了中共的立场:

建议国民政府听听张杨的意见,先保证蒋介石的安全,然后再坐下来聊聊,商量一下大家联手抗日的大事。

就是因为坚守了顺应时代趋势、把民族大义放首位的理念,西安事变才走向了最有利于咱们中华民族的那条路。到了12月17号,中共那边派了周恩来他们一行人到西安来,开始出面调解,使劲儿推动和平解决这事儿。

在这次协商里,周恩来着眼大局,心里装着整个民族的长远好处,没计较两党过去的那些疙瘩,硬是挺身而出,主张通过和平手段来处理西安事变。

那时候,中国共产党不光在党内党外还有社会各界大力宣扬,让人们明白和平解决事情的关键性。同时,他们还把红军的主力部队调到西安周边,跟东北军和第17路军联手,防止那些亲日的人借着救蒋介石的名义攻打西安。

那时候,周恩来费了好大劲,先跟张学良谈,又跟杨虎城聊,劝他们和平处理那个事变。他甚至亲自跑去见蒋介石,跟他说,现在最重要的是大局,大家得联手一起救国。

最后,多亏了周恩来的调解,中国共产党、张学良、杨虎城还有南京政府坐到了一块儿,开始商量事儿,西安事变就这么和平解决了。这次和平解决,给国共两党第二次联手、一起抗日打了个特别好的基础。

虽然放走蒋介石,通过和平方式处理西安事变是对咱们中华民族最好的办法,但是,对那些没想得那么深远,心思也比较单纯的红军战士来说,他们其实不太懂这其中的道理。

特别是不少跟国民党有着深重仇恨的红军战士,一听到蒋介石被放出来的消息,心里头别提多憋屈了。再说到抗战那会儿,正如大伙儿所担忧的,蒋介石时不时就挑起跟共产党的对立,反共的风潮一波接一波。

在西安事变那会儿,咱们使劲儿想让蒋介石被放出来,这事儿到底对不对呢?毛主席有次在给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们上课时,讲了个毛驴爬坡的事儿,特别生动形象地给大家解释了一番:

陕北那地方,毛驴特别多。想让毛驴上山,咱们有三招:第一拽,第二拱,第三抽。蒋介石这家伙,本就不乐意抗日。咱就学学对付毛驴那套,拽拽他,拱拱他,要是还不听话,那就得收拾他了。西安事变,就是这么个理儿。

我们党的带领下,全国人民一起抗日,这是事情的关键,起主导作用的是我们。国共联手是形势发展的需要。但话说回来,驴子急了也会踹人,我们得小心提防着国民党。所以,我们既要跟他们联手,也得跟他们斗智斗勇。